之所以能吸引万千游客纷至沓来,源于云南的多样性:这里有巍然屹立的皑皑雪峰,有奔流直下的大江大河,有静谧旖旎的高原湖泊,还有神秘绝美的边境风光
特殊的地形地貌,让云南在“美丽中国”版图上勾勒出了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但是,也让它成为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欠发达地区,其发展难度更大,维护和谐稳定的任务也更重。
要实现富民强滇、稳边固边,关键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坚持不懈把党建工作作为凝聚人心、促进团结、稳定边疆、推动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来抓,在城市党建、边境地区党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边疆党建长廊建设、藏区和民族地区党建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为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云南的党建创新探索经验,也为其他地区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为此,CQDK全媒体特推出这一组时评,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般来说,越高大的植物其根理应扎得越深,但令人惊奇的是,红杉的根仅浅浅地长在地表下,却能让强大的飓风望“木”兴叹。原来,红杉总是成片生长,它们的根纠缠叠绕、紧紧相连,除非飓风大到掀起地皮,否则无法撼动红杉分毫。
正如相伴而生的红杉一样,城市各个基层党组织围绕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通过组织联建、资源共享等方式激活城市发展的“红色动能”,巩固了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使城市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
船房社区是昆明市流动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大、出租房最多的城中村之一,围绕流动人口聚集这一实际,船房社区党委牢固树立“党建引领、融合共治”的理念,通过建强社区党组织堡垒,实施“党建+人居环境提升”“党建+社会治理创新”“党建+流动人口服务”“党建+群团组织建设”等工程,有效聚资源、强引领、提服务、赢民心,探索出一条“人人是主人、人人有责任、人人作贡献”的社区治理新路子,实现了船房社区由“乱”到“治”的美丽蝶变。像这样的例子,在云南省还有许多,这也一次次印证了:城市党建是夯实党在城市基层执政基础、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当前,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深刻变化,云南省抓住激发“红色动能”这个关键,运用城市党建为城市发展构建起挺拔屹立的“红杉林”,形成了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城市党建强,城市发展就强;城市党建弱,城市发展就弱。以云南省城市党建的创新探索经验来看,激活城市发展的“红色动能”,关键在于“联”“合”“精”。
突出“联”字,下好城市党建互联互通先手棋。联则合,分则散,要注重强化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通,条条和块块双向用力,形成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党建工作新格局。
突出“合”字,唱好城市党建人人参与合唱曲。“单弦不成音”,要让党员群众个个都参与到党建和社区管理之中,使党员群众人人都是“管理者”,个个都是“服务员”,城市党建这一“红色动能”必将越来越强,城市也必将因党建而兴、因党建而稳、因党建而安。
突出“精”字,写好城市党建精细治理大文章。党建既要求实也要求精,要立足社会群体多样、社会组织多样、社区党员住所多变等带来的服务需求多元的特点,精准把握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的需求导向,精准服务手段和措施,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百姓提供精细精确精准的服务。
独木不成林。要创造更高水平的城市社会形态,就要激发“红色动能”,为城市发展立起一片片强劲不倒的“红杉林”。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打洛镇勐景来村警企地三方党支部联建,护村队和边防战士联合巡逻成为勐景来村的常态云岭先锋/郝亚鑫
在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红岩村,有一道5公里长的绿色长廊,这是当地村民们在由党员和村干部组成的护村队的带领下,沿着中缅国界线万余株“国界树”。
绿色长廊好似安全屏障,既维护着边境生态,又夯实着国防安全,其背后,是党旗辉映着的边境儿女的赤胆忠心。
近年来,临沧市建阵地、聚人心、固边境,以党建工作为抓手,着力打造边境安全稳定的“人心磁场”,实现了党旗红、国门固、边境美。
不仅是临沧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市等边境地区也通过建设“人心磁场”,呈现了人心齐、高、干劲足的良好局面。
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边境地区要发展,人心是基础,不安民心就难以聚民力,边境就难以安宁,各种项目就难以落地,经济社会就难以发展。多年来,云南省边境地区能长足、稳定地发展,原因之一就是云南省依托党建工作紧扣人心,为其打下了坚实的人心基础。
聚民心,既要“涉险滩”也要“下深水”。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引导边境地区党员群众牢固树立党的观念,从边境地区情况复杂、矛盾交错的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思路,着力把边境地区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充分考虑边境地区民族聚居、党员分散等现实困境,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做到哪里有群众,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哪里有党员,党组织的建设就覆盖到哪里。
暖人心,既要有“温度”也要提“质感”。边境党建红旗不仅要扛起来,更要插到边境群众的心坎上。要坚持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先,围绕边境群众关注的教育、工作、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居住条件等民生“小事”来落实工作,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都要悉心照顾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体察群众的情绪,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筑同心,既要听“乡语”也要辨“真音”。固边稳边的目的,最终要落脚于兴边富民之上。边境工作怎么开展、开展得怎么样,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由群众来评判。要把群众呼声作为工作导向,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服务群众功能,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固边稳边兴边。同时,要注重运用多种手段,更加广泛深入地听取真意见、辨析真声音,找准勾连民情的“关键帧”,让边境地区党建工作始终在擘画和谐同心圆的轨道上运行。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只要始终与边境群众想在一起、凝聚在一起,构筑起强大的“人心磁场”,我们就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在追梦路上努力向前奔跑。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只见洱海浩瀚、苍山云绕,绿水青山、庭院悠悠。
2015年1月,习总曾踏访古生村,赞美“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总说:“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
事实上,多年前的古生村并不是这般“惹人爱”的模样,其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环保意识较差,无序建房等现象也很突出。为了“守住青山绿水、留住最美乡愁”,古生村以党建为抓手,从洱海保护、产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古生村成为了一个宜游、宜业、宜居的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而基层党组织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核心灵魂。要实现乡村振兴,最紧要的就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这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必然要求和关键之举。
以党建统领发展,让产业“强”起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只有产业发展了,乡村才能繁荣兴盛,才能聚集人气,形成良性循环。要推进“党建+产业链”,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形成上下贯通、流通畅通、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的新格局。党员干部要争当“卖货郎”“推销员”,推动农产品从“披头散发”“提篮小卖”向“梳妆打扮”“触网热卖”转变,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之基。
以党建汇聚人才,让乡村“活”起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聚集,乡村振兴才有底气。既要“筑巢引凤”引进外来人才,也要就地孵化本土人才,推动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流向乡村建设,让乡村成为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乐园。要从人才培养、职称评聘和资金扶持等方面,拿出政策“干货”,为人才更好地在乡村发挥技能、带强产业、带动致富铺路架桥,使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光发热。
以党建构建和谐,让乡风“淳”起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乡村振兴既要鼓“钱袋”,更要富“脑袋”。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强基固本,才能枝繁叶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建设至关重要,我们要不断筑牢“固本基石”,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力红色引擎,从而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红河州弥勒市石头寨村通过“企业+社员+村党总支+合作社”的四股合作模式,让万亩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云岭先锋/郝亚鑫
2018年12月,一场特别的专项述职在云南省委组织部机关会议室举行。岁末年尾,云南省16位州市党委组织部长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不说虚词,不讲客套,依次将各个州市在党建促脱贫攻坚中一个个直指要害的问题摆了出来,一条条有效管用的“方子”开了出来,为全面助力脱贫攻坚,进行了一次再动员、再部署。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越是在这样贫困程度深的地方,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只有高质量、创新性推进党建促脱贫攻坚,才能点亮脱贫攻坚的“导航光标”,引领广大党员群众齐心协力,披荆斩棘,确保实现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要让“导航光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必须进一步点亮“三盏灯”。
点亮“聚光灯”,聚焦主责主业。云南省16位州市党委组织部长的这场专项述职会,正是省委组织部履行责任,进一步聚焦脱贫攻坚、压实工作责任的一次大胆探索。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就应坚持把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起来,明确责任主体,聚焦党建主业,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并建立责任清单,狠抓责任落实;就应严格执行党建促脱贫攻坚述职考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等制度,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职责任务。
点亮“交通灯”,明确方向路径。党的基层组织处于脱贫攻坚的最前沿,既是党在贫困地区领导脱贫攻坚的旗帜和堡垒,又是党与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贫困地区往往地处偏远,地域广阔,基层党组织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班子成员整体素质较低、党组织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上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加强指导和帮助。要引导帮助贫困地区党组织抓实抓好党建基础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为脱贫攻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点亮“无影灯”,消除“死角”“阴影”。在脱贫攻坚中,要把中央、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作为关乎全局的任务。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折不扣抓整改,消除在落实扶贫政策过程中的温差、落差和偏差,这样才能不让一个贫困村掉队。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扛起脱贫攻坚的责任,以高度的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强化担当,切实把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再压实、再严格、再强化;要坚持严实标准,全面掌握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情况、项目推进情况、工作成效情况、短板弱项情况、制度健全情况,边查边改边提升,坚决破解脱贫攻坚工作中“落实不到位、推进不平衡”等问题;要聚焦突出问题,坚持把抓好专项巡视指出问题、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和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结合起来,综合施策、精准施策,一体整改、一体推进。
1949年,镇越县(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特支在易武区(现易武镇)农村发展起了19名农村党员,这是西双版纳边疆农村地区最早发展起来的农村党员。
在易武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的党员队伍和陆续建立起来的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虽处边疆,但易武镇一直将抓实党建工作作为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得益于党建引领,近年来,易武不断优化茶产业布局,这才有了“彩云之南有易武,国境之边出名茶”的美誉。
从易武镇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党建工作开展得好不好,对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省份,其地区特点在边疆,发展的难点在边疆,工作的着力点也在边疆。多年来,云南始终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把边疆党建作为凝聚人心、促进团结、稳定边疆、推动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来抓,不断夯实“固边、稳边、兴边”的组织基础,成效明显。
2017年,云南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意见》,这是云南省委对边疆党建工作的又一次重大部署,是对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再一次拓展和深化。
“一引其纲,万目皆张。”围绕《意见》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组织领导,云南省委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打好组织基础、建立健全机制,多措并举,持续用力,以党建为引领,在边疆地区筑起了一条坚实的“红色长廊”,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具有云南特色的边疆地区党建经验。
强化思想认识,推动“一盘棋”布局。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既是贯彻落实习总重要指示精神、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结合云南实际、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履行守边固边兴边职责、深化对外开放的现实需要。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过程中,应当进一步认识边疆党建的重要性,准确把握中央、省委要求,以全局思维谋划项目布局,进一步增强和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思想认识;把握内在逻辑,紧密结合中心工作,进一步明确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重点任务。
打好组织基础,力求“一条线”推进。在云南绵延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党的“神经末梢”已经延伸到了边疆最前沿、大山最深处,绘就了“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基层干部就是一个标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群众就是一名战斗员”的画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深化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巩固提升千里边疆党建长廊;要以“五个深化、推进五边”为抓手,深化引领、推进组织强边,深化“国门党建”、推进开放活边,深化联建共创、推进守土固边,深化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推进富民兴边,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和谐稳边,持续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
建立健全机制,实现“一体化”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体制机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做好边疆地区党建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责任机制、保障机制、帮扶机制、督查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坚持把体制机制建设贯穿边疆党建工作始终,及时总结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形成一整套指导实践、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和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作载体,实施好“领头雁”培养、党建“阵地群”规范、“红旗飘飘”、“对口帮扶”等工程,进一步推动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取得实效。
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红色是最亮眼的颜色。走进这个山高坡陡、峡长谷深的农业县,随处可见高高飘扬的党旗和国旗,随时可感知坚强有力的红色力量——全县党员比例12.9%,超出全省5.5%和全州9.2%的比例。
这些红色元素和红色力量,源于德钦县多年来不断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壮大基层党员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抓实基层党建工作,不仅推动了德钦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更是大大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紧密团结。
心中有党,才能做好民族工作。德钦县以党建助力地区和谐发展,只是云南省创新探索藏区和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近年来,云南省不断加强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巩固党在藏区和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进步、共同繁荣。
“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从云南创新探索藏区和民族地区党建工作我们可以看到,民族地区的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总体设计、通盘考量的基础之上,还得深刻把握加强思想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守正创新三项重点工作,这样才能使民族地区党的建设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加强思想建设,要像石榴籽一样“抱得紧”。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抓好藏区和民族地区党建工作,必须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增强党在基层组织的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这样才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一颗挨着一颗,紧紧贴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无间的整体。要严格党员干部教育和管理,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规范党员干部监督管理上下功夫,突出党员标准,确保党员合格、思想过硬。
坚持因地制宜,要像石榴籽一样“抱得实”。党组织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主导力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葆有生机活力,才能促进藏区和民族地区相互依靠、相互支撑,像石榴籽一样形成一个坚实的整体。藏区和民族地区的显著特点是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不同民族聚居分布、历史文化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上,必须注重因地制宜。要不断探索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要与藏区和民族地区党员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功能,根据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民族特点,利用现代交通、通讯工具,不断扩大党组织在藏区和民族地区的覆盖范围。
注重守正创新,要像石榴籽一样“抱得巧”。在石榴内部,每一颗籽都有其独立发展的空间,是一个有序有度的整体。在推动藏区和民族地区党建工作时,也应结合各民族习惯、风俗和文化,不断创建工作思路,改进党组织活动方式,开展富有特色的党建工作。重视藏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语言工作,大力培养一批党建工作中的“双语人才”,努力消除与藏区和民族地区的交流障碍,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突出民族文化特色,丰富党建工作内容,比如将党的政策法规、党的民族政策、党建知识等,融入民族文化节目的编排表演中;挖掘运用好民族特色资源,利用民族节庆、民俗活动等创建工作载体,使党建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动力有活力。
早春三月,峰峦起伏、江水萦绕的英德茶区一片葱郁,茶树上已冒出了第一茬油...
茶有很好的保健效果,还可以刮油帮助减肥,所以很多MM把平时喝的水改成了茶...
玫瑰花茶,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几分浪漫和诗意。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它不仅...
一年四季喝茶有讲究,在万物复苏的春天,花茶是最适合的。春季阳气上升,易...
近年来,新式茶饮成为了资本宠儿,喜茶融资4个亿,奈雪の茶融资也过亿,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加强春节期间党风廉政...
同城喝茶/品茶预约平台
联系人: 微信:
地 址:
站长QQ:932813447